經驗談:山東青島海潤自來水集團原水分公司改革人力資源管理機制 建立內部再上崗中心
中國水星消息(信息員 管敬華) 青島市海潤自來水集團原水分公司距青島市區90余公里,地處即墨市移風店鎮大沽河畔,常年擔負著集團公司90%以上的原水生產任務。分公司下設五廠一站,六個科室,現有職工478人,取水面積達320平方公里,供水戰線跨越萊西、平度、膠州、即墨、城陽四市一區,19處鄉鎮。工作站點分散,環境艱苦,員工構成復雜,管理難度很大。分公司領導充分認識到,要確保日益繁重的原水生產任務的完成,關鍵取決于是否有一支敬業愛崗、遵章守紀、具有較高理論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的高素質員工隊伍。為此,原水分公司認真抓了對員工的經常性教育和各種規章制度的落實。但是,由于長期受計劃經濟思維定勢的影響,個別員工存在著進了自來水,就如同進了“保險箱”的想法,認為端的還是“鐵飯碗”。因而在行動上,表現為無競爭進取意識,業務上不求上進,工作上紀律松弛。因此,必須從轉變機制入手,發揮機制的調節和約束作用,從根本上杜絕此類現象的發生。為此,分公司在前幾年建立勞動紀律督察機制的基礎上,2002年又成立了企業內部再上崗中心。該項改革2005年被評為“集團公司首批企業管理創新優秀成果”。
一、具體做法:
1、界定職責
再上崗中心主要負責對以下原因受到待崗處理員工的培訓教育和托管工作。一是違章違紀,特別是違反勞動紀律的人員;二是年度業務技能考核末尾淘汰人員。
2、教育培訓
對違紀人員教育培訓內容主要是集團公司、分公司的各項規章制度,集中學習一周左右時間,之后,回原崗位反思檢查;對年度考核不合格人員教育培訓內容主要是崗位技能知識。培訓采取集中培訓和個人自學的形式,集中培訓期間,由中心指定老師輔導,自學期間,由中心指定人員帶班實踐。
3、操作運行
待崗期間只發生活費,待崗期滿后,由本人寫出申請,報所在廠站、部門對其待崗再培訓期間的具體表現拿出初步意見上報再上崗中心,再上崗中心研究后,提出使用意見報分公司經理辦公會審批,以確定待崗人員是否具備再上崗資格。再上崗資格主要有兩個條件,一是待崗期間,認識深刻,遵章守紀、責任心較強、表現較好;二是經過再上崗中心考試復核,成績合格。如果具備上崗條件可重新上崗,不具備上崗條件則延期再上崗,直至具備條件為止。至今,已有17名職工受到了3至6個月的待崗處理。分公司將以上處理情況計入勞動用工檔案,并作為是否續簽勞動合同的依據。2005年,對受到待崗處理的13名職工在續簽勞動合同前及時亮出“黃牌”,對全體員工進行警示教育。
二、取得的成效
一是轉變了思想觀念,增強了員工的危機感和緊迫感
“再上崗中心機制”的建立,從根本上解決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習慣思維定勢。增強了員工“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危機感和緊迫感。在業務學習上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從而對深化企業內部用工制度的改革產生了積極和長遠的影響。為此,員工學技術、學業務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并催生了于明星、管振亮、孫純坤等一批許振超式的技術能手。在集團公司員工技術比武中,原水分公司始終名列前茅,先后有18人次在青島市職工技術技能大賽中獲得司泵運行工大獎,為原水生產提供了可靠的人力資源。
二是轉變了機制,激活和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機制一變,全盤皆活”。原水分公司的供水設施、供電設備和線路大都在荒灘和田野之中,由于員工的責任心普遍增強,巡視的頻率和力度不斷加大,在周邊治安環境極為復雜,沿線村莊供電設備、線路多次被盜的情況下,原水分公司沒有發生一起被盜、被破壞案件,使設備設施始終處于安全穩定的運行狀態。2005年總供水量完成20803萬立方米,比去年多供水1148萬立方米。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靠拼、搶、挖、取送機泵、徑流、便宜水8331萬立方米,連續三次預期完成集團下達的原水調整計劃,為集團公司“挖潛創收”工作做出了突出貢獻。 (版權所有 轉載須注明中國水星)
|